河南省2018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
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因素。受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连续降雨的影响,我省小麦普遍晚播10-20天,晚播对病虫为害有一定躲避作用,但是晚播造成苗情较弱,导致抗逆性差。1月2-5号、23-25号两场暴雪,给麦田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降水,有利于早春小麦病害的扩展蔓延。1月19日淅川县大石桥乡和滔河乡发生条锈病发病中心,见病日期比常年提前40余天。受春季天气条件、田间菌源、越冬基数、小麦苗情等因素综合影响,今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冬前见病早、发病中心多,春季流行风险较大;赤霉病、麦穗蚜等病虫也存在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危险。为切实做好监测防控工作,保护小麦生产安全,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。
一、加强病虫监测,及早科学预警
根据我省生产实际,今春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、叶锈病、白粉病、麦蚜、麦蜘蛛等的系统监测工作。各级植保部门要将其作为植保工作的第一要务,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,增加监测网点,充实测报人员,培训测报技术,保障工作经费,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。要采取人工调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,做到3天一次定点调查,7天一次全面普查,及时掌握发布病虫信息。各级植保部门要按照省站统一规定,固定专人,严格执行信息周报制度。对小麦条锈病,发现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省站报告,并继续推行首发奖励制度;沙河以南地区要积极组织开展病情普查,全面澄清病点分布,严密监视病情发展动态。要在系统监测基础上,加强专家会商和科学研判,及早发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,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,为群众防治做好技术指导。要求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0%以上,长期预报准确率80%以上,绝不允许因监测工作不到位,预报信息不准确,汇报时间不及时贻误防治时机,造成重大经济损失。
二、突出主攻对象,实施科学防控
小麦中后期病虫种类多,往往多种病虫混合发生,重叠危害,就全省而言,应以条锈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、白粉病、叶锈病、穗蚜、麦蜘蛛、吸浆虫等为重点防控对象。在防控策略上,要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重点、分类指导的原则,采取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,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,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。在防控药剂选择上,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,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、水乳剂等环保高效剂型,同时,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农药减量助剂,实现减药控害。各地要结合当地小麦品种布局、抗病性及历年病虫发生危害特点,明确重点对象,制定防控技术方案,指导科学防控。对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虫害,要提早做好应急预案和物资准备,一旦出现局部暴发危害势头,迅速实施应急防控。要通过落实各项关键措施,实现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处置率达90%以上,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%以上,防治效果达85%以上,总体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的目标。
三、狠抓关键环节,落实防控技术
鉴于今年条锈病冬前发病早的特殊情况,南阳市淅川县冬前发生区要在早春大面积喷洒杀菌剂,压低早春菌源,尽量推迟条锈病春季流行时期。沙河以南条锈病早发区、常发区,2月下旬开始,要全面落实“准确监测、带药侦察、发现一点、控制一片”的监测防控策略,随时扑灭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,降低病害流行风险;3月底至4月初,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.5%时,应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防治,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。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硅唑、丙环唑、4%嘧啶核苷类抗菌素、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等,药剂用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。上述药剂可同时兼治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叶锈病、白粉病、叶枯病等病害。
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是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,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,可在日均气温稳定 6℃以后,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~下午4点,根据当地草情、草相等实际情况,选准对路药剂,采用适宜剂量,科学开展麦田杂草防除。以播娘蒿、荠菜、婆婆纳、牛繁缕、麦家公、猪殃殃、泽漆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,可选用苯磺隆+氯氟吡氧乙酸、20%双氟磺草胺·氟氯酯、5.8%唑嘧磺草胺·双氟磺草胺、7.5%双氟磺草胺·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;以野燕麦、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,可选用炔草酸、唑啉·炔草酯、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;以节节麦、蜡烛草等为主的麦田,可选用甲基二磺隆、甲基二磺隆·甲基碘磺隆钠盐等药剂防除;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,可根据草相,选用氟唑磺隆、啶磺草胺、或苯磺隆、氯氟吡氧乙酸和精恶唑禾草灵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。化学除草技术性强,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,防止除草剂药害事故的发生。
小麦返青拔节期也是纹枯病、茎基腐病和麦蜘蛛等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,及时喷药控制。对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土传真菌病害,在病株率达15%时选择使用烯唑醇、戊唑醇、丙环唑、申嗪霉素、井冈·蜡芽菌、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。严重发生田,隔7-10天再喷1次。要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对小麦红蜘蛛,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到100(麦长腿蜘蛛)或200头(麦圆蜘蛛)时,选用阿维菌素、哒螨酮、甲维盐等喷雾防治,也可采取灌水时振动麦株的方法杀死害螨。对小麦黄花叶病,可在春季发病初期,追施氮肥,并喷施磷酸二氢钾、生长调节剂等,减轻病害症状,恢复长势,减少产量损失。在孢囊线虫病发生区,可采取镇压、增施氮磷肥、浇水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,促进小麦健壮成长,减轻危害损失。